飞天圆梦丨从“曙光”到“梦天”,天宫千年圆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纪实
 日期:2022-11-01   浏览:978   来源:党政干部培训网  返回列表

天宫,亦名紫薇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九重天之上,仙岛林立、气象万千。

今天,我们已将其变为现实:在浩瀚星空与蓝色地球之间,“天宫”缓缓飞行,中华儿女漫步太空,自信的身影映照着人类科技的光辉。

“5、4、3、2、1!点火!”10月31日,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长征五号B火箭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托举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飞向太空。很快,升空的梦天实验舱将在轨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构型,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从“曙光”到“西昌航天”再到“中国空间站”,中国“天宫”千年圆梦的背后,有这样一段追梦奋斗的精彩故事……

筑梦,曙光照亮前行之路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载人航天领域研究。中国航天人踌躇满志、摩拳擦掌,我国首个载人航天工程——“曙光一号”飞船计划正式立项。经过反复勘测,西昌松林地区被最终被选定为卫星、飞船试验场,党中央决定在这里建造飞船发射工位,即西昌发射场一号工位。

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且工业制造及相关的工艺水平较低,“曙光一号”工程最终下马,一号工位建设没有启动。

虽然最终没有实施,但是“曙光一号”工程促成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诞生,也为后来执行空间站建造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埋下了伏笔。

2007年8月,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海南文昌建设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一声令下,西昌航天人从“长征”一词的诞生地出发,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烈日高温、盐雾潮湿、台风暴雨、荒郊野路、毒蛇毒虫……面对创业初期极端复杂恶劣的环境,广大科技工作者“天天汗水湿衣裳、地源小学住板房、安全帽下晒黑脸、电动车上业务忙”,在艰苦奋斗中,2014年,一座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拔地而起。

寻梦,文昌迈出关键一步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20年5月5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据悉,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是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指定“专车”。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这次任务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之际,为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迎难而上,叫响了“向疫战、向天行”的口号,把疫情防控工作与航天发射任务一体筹划、一体组织、一体实施,克服并行作业资源有限、在岗人员减少等困难,强化风险防控,加大精细管理,搞好流程机制优化、方案预案制定、设备设施维护、特燃特气筹措等工作,为火箭腾飞打牢坚实基础。

当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的那一刻,他们自豪地说:“这一步,稳了!”这一步背后,离不开文昌航天人的一次次勇攀高峰、超越创新。发射场建成以来,科技人员先后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煤油液氮降温、网络信息系统国产自主可控等关键技术,解决了中大型液体火箭并行测试发射、单工位适应多型火箭发射、设施设备适应、“高温高湿高盐雾”和“强降雨强雷暴强台风”环境等现实难题,实现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太空能力。

追梦,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它能促进航天、甚至很多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是任何一个航天大国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接过党旗,同时接下了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盼和赋予我们的责任!”

2021年4月29日,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此次胜利,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天,中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

翻开资料,一项项抓手举措,将科技人员备战航天发射任务的热情越燃越旺:组织深入学习关于建设航天强国、发展载人航天、加强质量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召开任务誓师动员大会,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活动,航天工作者不断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发展历程中汲取成功力量,叫响了“决胜空间站、建功新时代”的口号。

然而,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的科技活动。2021年5月19日晚,距离天舟二号发射不到3个小时,某个压力值参数却出现异常。一个又一个党员先锋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姿态挺身而出,全力完成故障排除和长征七号火箭推进剂“三加两泄”工作,终于在10天后夺取了任务来之不易的胜利。

2021年5月29日、9月20日和2022年5月10日,天舟二号、三号、四号货运飞船陆续起飞,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圆梦,“天宫”遨游浩瀚太空

中国空间站名为“天宫”,由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组成,建成后整体呈T字构型。

2022年7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我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作为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也是国家太空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天实验舱将为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提供更大空间,也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更大平台。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双想”复查、“双岗四检查”、“五按”“五不操作”等法规制度,“双向质量交底”“严把三关”“防三躁”“防三误”等管控措施……一项项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为问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保驾护航。任务实施中,发射场科技人员充分运用“一二岗联合双想”“班前班后会”等好做法,加强参试设备状态维护和巡查,扎实做好测试数据复查比对,特别是加强与历史数据和出厂测试、单元测试、分系统和总检查测试数据的纵向比对,与其他航天型号类似产品测试数据的横向比对,以及系统内数据的关联比对,有效确保了航天发射任务过程结果“双圆满”。

而今,伴随着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成就的背后,是万千航天人敢于征服太空的雄心壮志和攻坚克难的风雨兼程,展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三十而立,当中国空间站“天宫”遨游寰宇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已然走过三十周年。展望未来,追梦奋斗的文昌航天人将始终牢记“航天报国、航天强国”初心使命,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助力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黄国畅屠海超 胡煦劼)

稿件由新华网和文昌航天发射场共同策划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练就我们的过硬本领丨逐梦空天:听01指挥员教你提升工作效率下一篇:钱学森的这些预言,正一个个成为现实>
0.123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