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菜篮子”各地品春鲜尝春意
 日期:2023-03-20   浏览:1464   来源:党政干部培训网  返回列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奋进的时节。在中国各地,人们正在自己的领域加速奔跑。

菜篮子里的新科技

眼下,全国各地的春播春种正有序进行。菜篮子也上新了不少新技术。

这几天,在江西省金溪县,3000多亩种在山上的蔬菜,迎来了今年第一茬的大面积栽播。

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左坊村大棚蔬菜基地负责人程贤杰:我们现在种的是白玉黄瓜,联动温室,我们现在的占地面积是10亩,这只是我们一小部分。

在荒坡山地上种蔬菜,这是当地发展蔬菜产业的全新探索。经过两年多建设,当地成功将3000余亩荒山打造成了高标准蔬菜基地,把蔬菜大棚“搬”上了山坡。

江西省金溪县双塘镇双塘村种植大户聂志强:这个蔬菜上山,因为它的水肥一体,导致我们去年种植西红柿,比传统种植,它的口感更好,它的产量要比传统种植更高。

在湖南长沙望城区的智慧化育秧基地里,种粮大户正抓紧进行早稻育秧。相比传统育秧,智能育秧工厂采用流水线播种、密室催芽,出芽整齐、时间一致。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种粮大户刘展:像我们现在的话,大概就是一条生产线,三个人一天可以育到一万盘秧以上,出芽率可以达到95%以上。

除了播种的忙碌,也有收获的喜悦。在江苏南通的如东县,15万亩条斑紫菜迎来了收获时节。为了提升收割效率,养殖工人们在近海,利用半浮动筏式紫菜采摘机进行采摘;到了远海区域,则直接上船采摘。

据了解,在每年收获加工的季节,如东县的紫菜交易市场,都会吸引众多海内外客户前来洽谈采购。

江苏省如东县紫菜协会会长蔡守清:大量提供给日本料理,国内市场我们也有销售,大概在20%-30%左右。

品春鲜 尝春意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阳春三月,许多独属于春天的味道也抢鲜上市。

“鸟乌未觉常先晓,笋厥登盘始见春。”眼下,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满眼都是破土而出的春笋。当地举办了明月春笋宴,还邀请游客体验挖春笋,感受别样春日之旅。

当鲜嫩脆爽的春笋配上徽州咸香入味的腊肉,就成为皖南第一鲜“腌笃鲜”。走进安徽歙县徽城镇问政村问政山,青翠的竹林深处,村民王银仙正握着锄头、弯着腰,仔细寻找着那一颗颗悄悄露头的春笋。

安徽歙县徽城镇问政村村民王银仙:春笋快要出来的时候,土地上它有个裂包,有个裂缝,在那个缝里找,它有一点点芽出来那个(时候)最好吃了,那个时候它又嫩又甜。

春笋是当地人春日餐桌上的必备食材,新鲜出土的嫩笋在当天食用口味最佳,去除外面厚厚的一层笋衣,留住笋最白嫩的一截,再将其切成薄片加上腊肉一起小火慢炖,笋的清鲜滋味渗入了咸肉的油脂和滋味,一整个春天的鲜美都“笃”在了这锅汤里。

三月里艾草飘香,进入青团销售旺季,位于上海南京路附近的老字号青团店门口一大早都排起长队,不少市民游客来购买现场手工制作的青团。

今年,上海的老字号青团店还创新推出新品,阿华田口味、乳酪口味的青团特别受到年轻消费者欢迎。青团也被许多小吃店、咖啡店融入更多消费新场景,让老味道成为人们下午茶的新选择。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每年的3到5月,是河豚最肥美的季节。有着"中国河豚之乡"美誉的江苏镇江扬中,自然也是众多食客打卡的好地方。

赏花经济带火文旅消费

春回大地,天气转暖,眼下,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节。各地纷纷以花为媒提振文旅消费活力,“赏花经济”正在让旅游市场人气持续攀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跟随航拍镜头,我们首先来到山西太原的晋阳湖畔。从空中俯瞰,大片桃花沿湖盛放,一排排、一簇簇粉白相间的桃花与湖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唯美的春日画卷。桃林之中,沿着蜿蜒的步道,市民和游客三两结伴徜徉在层层叠叠的花海之中,为彼此拍照留念,感受着春风十里桃花开的诗情画意,定格专属于春日的浪漫时刻。

三月中旬,江城武汉满城樱花进入盛花期。来武汉看樱花,怎样玩最精彩、最省心?今年,武汉发布了“东湖樱舞”“珞樱缤纷”“晴川吹雪”2023赏樱三大主题线路产品。三大线路不仅包含武汉赏樱热门地武汉大学、东湖樱花园和晴川假日酒店,还搭配黄鹤楼、昙华林、江汉路等到武汉必打卡的文旅去处。武汉还推出30万张旅游消费券,游客领取后可三天内免费预约各大景区免门票游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3万余亩梨花迎春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赏春。在曹家镇,花开似海,游人如织,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齐聚梨园,赏花踏青,也忙坏了开农家乐的业主们。

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在江西九江共青城市江益镇跃进村,油菜花迎风盛开,游客徜徉在花海中,同时还可以品尝农村美食、赏玩非遗手作、购买农特产品,享受吃喝玩乐“一站式”农旅体验。当地还面向游客发放了3万张消费券,助力乡村文旅消费。

三月春光好,坐着火车去赏花,成为不少游客的首选。为此,全国多地也从这个周末开始陆续开通旅游专列满足游客需求。在黑龙江,今年首趟旅游专列从哈尔滨东站出发,满载580名游客驶向云南、贵州等方向,开启为期17天的畅游之旅。而在甘肃,伴随着汽笛声响起,Y214次“环西部火车游·粤港澳”专列从兰州火车站缓缓驶离,700多名旅客踏春而行,奔赴大湾区。旅游专列的开通也为提振文旅消费增添新的活力。

为美好生活打拼

随着气温回升,外出的人群也为餐饮业带来了充足的客源。在浙江义乌,当夜幕降临,不少市民来到小摊品尝美食。

95后的范丹丹已经是2个孩子的母亲,2014年从山东老家来到义乌后,便和丈夫一起在青口夜市经营“铁板豆腐”和“狼牙土豆”。在现场,买小吃的顾客络绎不绝。

前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夜市摊位时常会“停摆”,没有客流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当时可愁坏了夫妻俩,于是他们想到用直播来引流。支起了四部手机,出摊前直播削土豆,出摊后直播煎土豆、煎豆腐。

夫妻俩一边摆摊一边直播,没想到观看的人很多,还招来了全国各地的学员。

“豆腐西施土豆郎”,范丹丹忙活售卖,赵庆书准备食材。因为生意火爆,夫妻俩每天都会准备500斤土豆,250斤豆腐,但还是不够卖,赵庆书还练就了5秒钟削一个土豆的本领。

凌晨2点,人群散去,摊主们陆续收摊,小两口开始盘算一天的销售额。

青口夜市毗邻义乌国际商贸城,加上紧邻周边县市,每天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今年开春,市场的回暖和外出的人群也给夜市带来了充足的客源。虽说挣的是辛苦钱,但俩人想着趁年轻多干点儿,买个大房子把老人孩子都接过来。

在青口夜市,还有很多像范丹丹、赵庆书这样的创业者,也有很多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异乡人,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打拼,为梦想、为家人,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骆驼基地里的“智慧”牧场

在新疆许多地方,骆驼是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眼下这个季节,正是骆驼的产仔高峰期。

总台记者刘菲:我现在是在新疆一处规模较大的骆驼养殖基地。在这里大约有1700多峰的骆驼,骆驼不同于牛羊,它的繁育周期大概是在12到15个月左右。而且是两年产一胎,生个宝宝是相当不容易。

骆驼妈妈在即将生产之前会自动地远离驼群,到戈壁滩一处僻静的地方来迎接它的小宝宝。所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要紧盯每一个准妈妈的状态,要精心地来呵护这些驼妈妈和驼宝宝。

刚出生的骆驼宝宝浑身带着灰褐色的毛发。出生之后它不断练习抬头站立,而一旁的骆驼妈妈会不断地亲吻和舔舐它,为它鼓励。

大约三四个小时之后,小骆驼已经能够跟着妈妈在戈壁滩上悠闲地散步了。在春季的繁育高峰期,在骆驼基地每天大约要迎接十峰左右的新生驼宝宝。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研发出了现代骆驼免疫预防技术。

这几位来自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所的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智慧项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雷风:我们这款项圈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和5g等最新的信息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小骆驼它的一个活动量,采食量以及日常行为,去构建它的一个电子档案。你可以看到小骆驼得分是95分,还是非常不错的。

总台记者刘菲:通过这一处的繁育基地,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新疆的饲养和繁育正朝着越来越产业化、精细化、科技化的方向迅速发展。而精心的饲养也能够让这些骆驼的经济附加值越来越高。

记者从新疆畜牧兽医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新疆骆驼存栏总量约为22万峰,约占全国存栏总量的68%,驼奶年产量约5万吨左右。福海县阔克特列克村牧民阿曼和妻子阿依丁家养殖了140多峰骆驼,作为家里第三代养驼人,不断摸索养驼技巧,驼奶成为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

新疆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阔克特列克村牧民阿依丁·也江:卖驼奶一天两千块钱,一年挣五十、六十万。

牧民将自家产的鲜驼奶通过运奶车运到了奶企的加工车间,通过质检部门的抽检,符合条件的奶将很快地送往生产线,驼乳进入生产线,加工成不同的产品,有开盖即喝的鲜驼奶,也有经过低温冷冻干燥技术萃取成干粉的奶粉。新疆的驼乳制品走向了全国各地和全世界。2022年,新疆成立马驴驼产业技术体系,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增强产业融合发展能力。

新疆马驴驼产业技术体系领衔科学家 新疆大学教授杨洁:我们疆内有一些企业,已经在青海、内蒙古甚至是蒙古国建厂,哈萨克斯坦建厂,为我们新疆农牧民乡村振兴作为支柱产业,同时希望我们这个技术能够辐射中亚,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新华社评论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下一篇:零件数是“复兴”号高铁的13倍,这艘邮轮建造难度有多大?>
0.109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