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保护法出台正当其时凝聚合力强化政治监督
 日期:2022-11-10   浏览:977   来源:党政干部培训网  返回列表

黄河保护法出台正当其时 凝聚合力强化政治监督

守护黄河安澜

江河流域保护再添标志性立法。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九曲黄河,浪叠洪波,从世界屋脊发源,经过9个省区奔流入海。“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出台的黄河保护法有哪些特点、有什么意义?近年来我国在黄河保护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强化政治监督,为黄河安澜护航?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构建黄河流域大保护和大治理格局”

黄河保护法覆盖了黄河保护治理中焦点难点问题,围绕水土来完善全流域生态保护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裹泥卷沙、河道摆动、地上悬河等原因,黄河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水害严重、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保护法覆盖了这些黄河保护治理中焦点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黄河保护法包括总则、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等11个章节共122条,明确规定了黄河保护治理的各个重要方面。如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法律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法律强调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配置,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洪水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法律规定国家统筹黄河干支流防洪体系建设,加强流域及流域间防洪体系协同,推进黄河上中下游防汛抗旱、防凌联动,构建科学高效的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黄河保护治理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个地方,如果缺乏统一规范容易出现“九龙治水”导致效率低下的现象。直指分散管理的弊端,黄河保护法明确国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来全面指导、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审议黄河流域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等,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相关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明确要建立黄河流域省际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

黄河保护法突出系统化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黄河保护法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围绕水土来完善全流域生态保护制度,注重整个流域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做好保水、固土、治沙的文章。”例如,法律规定加强对黄河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在黄河流域取用水资源,应当依法取得取水许可;发挥滩区滞洪、沉沙功能;提高拦沙输沙能力等。

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黄河保护法明确,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对此,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认为,该法出台有助于促进文化系统和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的复合交融和共同发展,构建黄河流域的大保护和大治理格局。

以法律形式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正当其时、意义重大。秦天宝告诉记者,黄河保护法有许多务实举措和制度创新,利于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到各地发展实践中,保障党的二十大擘画的生态蓝图一绘到底。

一法安黄河。黄河保护法颁布后,各有关方面还须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义务,依法保护好黄河;及时制定、修改法规、规章、规划、标准等配套规定,保证各项制度有效实施。

“生态好不好,鸟儿先知道”

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成效显著

初冬时节,住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黄河生态廊道沿岸的居民,抬头又看见了“鸟中大熊猫”——黑鹳。

“生态好不好,鸟儿先知道。”在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草木葳蕤、水清岸绿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波候鸟来此栖息。“这几年迁徙来的水鸟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我们共记录到鸟类30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4种。”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中心科研室主任郭准告诉记者。

然而,河岸在几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随意采砂、取土,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被排向河道,固体废物被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农户过度施肥用药、投放饵料……生态环境污染曾一度导致黄河湿地严重退化。

生态之变源于当地加快黄河湿地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近年来,孟津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据统计,在黄河湿地孟津段,芦苇的覆盖度为30%到40%。保护区里的滩涂、芦苇丛、稻田、荷塘给鸟类提供了隐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目前在已观测到的300余种鸟类中,有约110种在这里繁殖生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公布的评价结果显示,十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治理保护措施的实施,黄河流域河流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稳步向好,相互间协同度不断提升。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黄河之畔戈壁滩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生态光伏发电园区”内,一块块光伏板汇成发光“蓝海”,地面的草类植被也在慢慢恢复。

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地域广袤,风沙危害颇为严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海南州借助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十年来,这个新能源基地已入驻光伏及风能企业84家,累计完成投资1237亿元,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形成水、风、光、储、地热“五位一体”的清洁能源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我们立足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资源、盐湖丰富的锂资源,积极推进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培育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努力取得储能调峰、高比例清洁能源外送等关键技术重大成果,力争为全国清洁能源发展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袁卫民说。

“治理好黄河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

冬日暖阳,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的活动广场上,孩子们追逐嬉闹,一旁的老年人围坐拉着家常。

“从住房到收入,再到孩子上学、家人看病,件件都很关心。”社区居民许福华高兴地回忆习总书记去年10月来家里“做客”时的情景。

杨庙社区是为改善黄河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过去曾经饱受水患之苦。受益于党的好政策,如今整齐的楼房建在高台上,便民服务站、幸福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仓储物流园、农业示范园内一派繁忙景象。

看到大家安居乐业、乡村振兴发展,习总书记说,“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看有哪些事要办好、哪些事必须加快步伐办好,治理好黄河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

这次黄河考察更有着特殊意义。“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习总书记强调,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抓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

在青海,习总书记强调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在甘肃,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河南,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在宁夏,部署“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任务……走遍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从针对黄河成立治河委员会,到先后开展大规模堤防建设、持续整治河道,再到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中国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群众的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要求。新征程上要接续奋斗,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见态度更要见行动”

聚焦重点任务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从三江源头到渤海之滨、从上下游到左右岸,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胸怀“国之大者”,紧盯生态保护与修复、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黄河中游地区,纵横交错的渠系灌溉着渭河平原。曾经,陕西省渭南市辖区内违法倾倒矿渣、侵占河道、采选矿废水与生活污水直排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渭南市纪委监委明确拓宽举报渠道、开展明察暗访、深化节点监督等措施,深入峪道河道、项目工地实地走访检查,精准发现问题、推动整改落实。同时严肃执纪问责,建立健全统计通报考核和问题线索移送机制,与水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对接,及时通报曝光查处的典型案件,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去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生态环境领域问题线索228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3人。

沿黄中下游地区的产业基础较好。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和基础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山东省菏泽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化工产业,但产业链不长、效益不高等问题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菏泽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职能,开展黄河流域专项监督,运用“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单位和监督责任单位,针对产业发展“去、提、增”重点工作强化监督检查,督促职能部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产业项目资金密集、点多面广,为防范廉洁风险,山东省德州市纪委监委通过听取汇报、调研座谈、实地查看等方法靠前监督,推动主责部门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实行廉政档案制度,按照“一项目一档案”的原则,将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招投标、监管、验收等重要资料纳入其中。同时跟进监督重大项目研究决策过程,强化事前事中监督,确保廉洁高效运行。

“有的地方盲目上马高耗能、高耗水项目;有的没有树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只考虑辖区的用水问题……”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前往沿黄省份实地督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等方面情况,既向地方部门传导压力,又督促驻在部门履职尽责,压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

“政治监督见态度更要见行动。我们及时更新监督台账、定期调度监督事项、经常开展谈话提醒,创新嵌入监督,跟进黄河流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等方面开展明察暗访,立足职责职能、剖析深层原因、严明作风纪律、提升监督质效,有力护航‘黄河安澜’。”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黄秋霞 文子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篇:2025年我国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将再上新台阶下一篇: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法治论坛举行>
0.055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