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70年!93岁的她是无数老师的偶像
 日期:2022-10-22   浏览:1175   来源:党政干部培训网  返回列表

从教70年,开设近2000节公开课,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93岁的于漪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3年前,她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近日,《面对面》专访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人民教育家于漪,讲述七十年从教经验和心得。

从教70年!93岁的她是无数老师的偶像

“一切为民族”

中学老师的教导让她终生难忘

于漪出生在江苏镇江。1937年,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她就读的小学被迫解散。最后一节音乐课上,老师教孩子们唱起《苏武牧羊》。于漪回忆,“老师教一句我们唱一句,教着教着老师就流泪了,这让我们好像一下懂事了。”

经历了逃难之后,于漪辗转考到镇江中学,这所学校的校训是“一切为民族”。在这里,语文老师教授《陈情表》中“茕茕孑立”一词时,给她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于漪:他说注意这个词读“茕”,下面不是一撇,是一竖,笔直。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字“茕”,说记得再穷脊梁骨要硬,他教的是字形字音,给我们撒播的是做人道理。

“一切为民族”的校训融入了于漪的血液。“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一辈子要做基础教育?我自己深受优质基础教育的培养,要把这些传承下来,发展创新。

她给自己立下规矩

“不抄教学参考书”

于漪18岁那年,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于漪成为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前身)的一名历史老师。8年后,因工作需要,她转教语文。于漪每晚9点以前工作,9点以后学习,两三年下来,把中学语文教师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文史哲知识,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过了一遍。她给自己立下规矩:不抄教学参考书,不吃别人嚼过的馍。

△于漪和学生们在一起

在她看来,课要上到学生心中,一定要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以生命来认识生命,以一棵树来撼动另外一棵树。你只有自己真正修为做人,你的言行才会给学生以感染。”

在于漪的教育生涯中,她带过许多“乱班乱年级”,也重点关注过家长搞不定的孩子。于漪说,教师的第一本领是要看出孩子身上的优点。因为把尊重孩子、爱孩子作为自己的信条,于漪总能找到让孩子爱上语文、爱上学习的方法。漪:有个孩子特别皮,打架、逃课、欺负同学。他喜欢装半导体,我就买半导体弄到家里来帮他装。对他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跟我一起上班再回来。那个时候大家经济都比较紧张,有点好吃的,买荤菜都要给他吃。

担任校长培养大批人才

退休后仍然坚持工作

1978年,工作突出的于漪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20世纪80年代中期,于漪被任命为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她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上海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

20世纪90年代初,于漪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个观点被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所采用。

既为学生之师,也做教师之师。于漪的很多学生,毕业后也成为了人民教师。她勉励青年教师,要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大就是人,人是顶天的,一横就是生了两个翅膀,拥抱祖国、拥抱民族、拥抱世界,大先生就是要有这种情怀。”

在高负荷工作的几十年里,胃溃疡、肝炎、心脏病都曾“光顾”过于漪,但她始终站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退休后,她逐字逐句审阅了从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的上海语文教材和教参。

现在,已经93岁高龄的于漪每天还会坐在小桌前,写下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和建议。她说,把学生培养出来,就是老师的生命价值。老师不仅要有技能技巧,还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大爱,责任大如天。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面对面》、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先生》

制片人丨刘斌

记者丨王宁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沈公孚

责编丨王枫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杨帆 刘洪波

微信编辑 | 高丹丹

来源:央视新闻


<上一篇:台湾中医夫妻在南京:“这里有热乎乎的烟火气和幸福感”下一篇:神秘人“小菜根”,连续877天向高校捐款!>
0.05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