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大学生如何调整心态?
 日期:2022-12-29   浏览:847   来源:党政干部培训网  返回列表

央广网杭州12月28日消息(记者 姜頔 见习记者 孙维庆丁梓珂)当下,疫情防控形势发生变化,身边的感染者不断增多,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又同时面对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增加了25%,其中年轻人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日前,通过对一些高校学生的采访,记者了解到,目前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和精神出现的问题和主要原因有:

焦虑:不知“阳”何时到来

有的同学虽然自己还没有“阳”,但身边很多同学朋友都逐渐“阳”了,也就陷入到不知自己何时变“阳”的焦虑中。由于不知何时会“阳”,这种未知感和不确定性便会带来焦虑感和压迫感。另外,疫情之下,考研、考公、就业等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对前段时间备考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同学来说,他们更加担心自己在备考期间或者考试中“阳”,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因而会更焦虑,有同学表示晚上已经担心到“睡不着觉”。

恐惧:过度害怕“阳”

近期,网络上各种关于“阳”的信息鱼龙混杂,夸大“奥密克戎”危害性的资讯也并不少见。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同学,随着身体确实出现的不适症状,不可避免地开始担心自己变成重症,对身体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产生过度恐惧心理,甚至开始胡乱用药预防。

孤独:没有社交活动

教学安排转为线上网课是近三年来最普遍的状态。由于学生们长期通过电子产品上课,没有与同学们面对面相处的机会,这样的长期“隔离”的生活状态,让同学们产生了孤独感。有研究表明,长期呆在有限的空间内,情绪更易变得低落,甚至是烦躁不安,情绪反复无常。

事实上,焦虑不安、惶恐多疑、愤怒暴躁、抑郁不安、孤独寂寞……这些都是疫情之下最常见的心理状态。奥密克戎传染性强,大家担心感染也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表现。面对这样的状态,最直接有效的是进行自我调节和梳理。记者通过整理专家建议,倡导大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科学防范,接纳负面情绪。面对疫情,难免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情绪。这些都是我们的正常的反应,有助于我们对应激源保持高度警觉性。要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形,不必过度担心,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

关注可靠信息,避免盲目跟风。网络上各种信息真假难辨,建议大家通过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和专业平台了解新冠疫情、科学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如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及地方疾控中心等。当意识到害怕,多关注数据,少关注个案,多关注科学信息、实事求是。不信谣、不传谣,拒绝传播焦虑。

专注当下生活,规律作息。饮食有节、睡眠充足、适度运动、张弛有度是身心健康的基础。三餐定时定量、合理膳食,同时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对疫情的恐惧焦虑转向当下自己的生活。

保持社交,及时寻求帮助。人际交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保持与同学、朋友和父母等的沟通和交流,倾诉自己的心情,相互支持和鼓励。如果心情仍不能得到缓解,应当及时联系学校老师或心理中心的老师。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疫”中,我们不仅仅是和病毒斗争,同时也是在与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斗争。保持乐观、理性平静的心态,是抗疫铠甲,也是免疫良方。愿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灵魂。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上一篇:实用!5个新冠热点进阶科普下一篇:追光|“冰墩墩”回来了!>
0.077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